周文彰: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评介

由:发布浏览:

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作为新中国70华诞献礼之作,不久前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整套丛书共11册,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人学、中国道路、国家治理现代化、绿色发展、对外开放、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丛书》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何毅亭和副校(院)长甄占民作序、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主编,并作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高端智库研究成果入选中宣部“庆祝新中国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丛书》选题重大、主题鲜明,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创新发展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是理论界的一项重要成果。

选题重大,突出使命担当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破解了一系列发展难题,书写了中国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使中国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实践之地、创新之源。从《丛书》的主题看,这套丛书整体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为研究对象,全面、深入探究这个宏大理论的结构、内容和方法及其继承、创新和发展,研究、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时代之问。《丛书》深刻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成果,得出了要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去思考分析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经验的重要结论。

 主题鲜明,突出研究特色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既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也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外马克思主义等学科构造。《丛书》以中国道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为主线,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很好地做到了点面结合、源流结合。《丛书》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也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的结构性研究。此外,《丛书》更加强调源与流的结合。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一是从源这个主题,即从中国道路来寻求真实的答案;二是从流这个主线,即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来理解原创贡献。中国道路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解中国近代发展史,理解中国奇迹、中国理论、中国方案、中国话语,都具有本源的意义。

立场坚定,突出研究本色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最为宝贵的经验,总结好这样的经验,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课题,也是思想理论界的重大政治责任。《丛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强调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从研究对象到分析方法到基本结论,都体现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突出特点,对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和样板。例如,《探求中国道路密码》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展开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成功密码进行了解析。《对外开放与中国经济发展》从世界形势、时代机遇、自我反思三个角度进行汇总,全面呈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唯物史观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为导向,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实践的理论基础,挖掘实践的理论价值。《中国道路的哲学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用中国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道路的真理之真、道义之高。《比较视野下的中国道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比较视野下凸显了中国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

 立足创新,突出研究底色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自我革命、推陈出新的过程。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供了强大的理论需要和现实需要。《丛书》认真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深入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若干问题研究》秉持理论逻辑与历史进程相统一的方法,以人的彻底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为主线,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基本理论支撑。《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阐释》从“存在论”这一微观视角切入来研究马克思在人学史上发动的这一场革命性变革,指明了“将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的现实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从发展演进、党建探索、具体推进、创新机制四个维度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历史唯物主义的“名”与“实”》重新阐明了现实性与超越性、个人与社会、价值与文化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及其具体课题。《发展:在人与自然之间》遵循理论和实践、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新时代的视角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可持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构建了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理论。

 精心组织,突出团队力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和系统工程,团队的组织协调和集体攻关至关重要。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经党中央批准成立的,“是坚持党校姓‘马’姓‘共’之举”。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院以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加强对党和国家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力度,奋力加强一流马克思主义研究高地和一流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建设,努力在研究阐释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加强思想理论引领、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方面走在前列,形成了一批重大学术成果、理论成果,在国内外均产生了比较重要的政治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丛书》作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集体研究、集体攻关的结晶,是强化责任担当、加强顶层设计、加大组织力度、推出优秀成果的一次努力探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